民間俗信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的生命試煉,是男是女、是愚是智、是貴是賤,各種族群都無法逃避的輪迴宿命。
惟人類每在面對重要生命的轉換關口,為了祈求平安順利地渡過這些危機與迷惑,老祖先就會設法以民俗習慣或心靈慰藉的方式給予合情的解釋,於是這些民間俗信就衍生了各式各樣的禮俗儀式,讓後人有所依循。
雖然醫學發達的現代,但對於未知的神鬼精靈,大部份的人還是存有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尤其嬰幼兒時期、婚喪喜慶,都戒慎恐懼遵循已知的禮俗儀式,以求平安順遂或排解不知的徬徨撫慰我們不安的心靈。
易言之,種種民間俗信、生命禮儀都是老祖先歷經無數歲月所累積下來的生活經驗和文化智慧,可惜隨著時空的更迭與環境的變遷,這些禮俗儀式的內涵與樣貌,有的蕩然失落;有的即使留存,但大部份都已經遭到簡化甚至廢除。
今透過這次「小鎮文化廊道再造計畫」的訪談調查,倖然發現羅東舊南門港的常民生活圈內,依然蘊藏著多元化與在地性的民俗信仰,舉凡紅頭司公、烏頭司公、擇日館、命相館、葬儀社、…等行業,仍在綿延經營,甚至還保留許多久遠珍稀的傳承文物,如三恩堂仍在使用的法器、神尊,應妙壇裝法器出外作事的木箱、印信及清朝至今有一百多年的神明畫像(佛祖漆--台語發音),在在都顯示此類行業都有其淵源與悠久及對歷史文物等的保存之心。
序號 名 稱 受訪者 位 址 1 應妙壇(紅頭司公) 李正舜 中山路四段 2 應茂壇(紅頭司公) 民族路 3 瑞安壇(紅頭司公) 徐裕敏 中山路三段 4 三恩堂(紅頭司公) 曾雲卿 忠義巷 5 興瑞堂(烏頭司公) 朱以哲 忠義巷 6 祇瑞壇(烏頭司公) 朱正信 中正南路 7 復瑞壇(烏頭司公) 朱征輝 中正南路 8 義興葬儀社 楊漢泉 中山路二段 9 潘秀山擇日館 潘黃長 中山路二段 10 吉星堂擇日館 林建銘 民族路 11 吉菖堂擇日館 許桂郎 中山路二段 12 南光命相館 林千惠 維楊路 13 陳坤來擇日館 維楊路